看经典『段锡民作品选』
| 招商动态 |2016-11-12
☀ 本期推送内容,由志愿者逸群编辑。
〖蒙古族作家作品巡展21〗
《大美小营》
巍巍的王子山西麓,汤汤的大凌河左岸,浓郁的绿树荫中掩映着一个美丽的山村——喀左县平房子镇小营村。
小营村很小。耕地面积仅两千余亩,人口也只有2752人。
小营村也很大。往远里说:这里汉代时即为著名的白狼城,村南头就是白狼县故城址,自汉代至北魏这里一直被列为军事重镇,是中原地区通往代东北的要冲之一,历史上名气很大。往近里说,近年来这里高度重视生态立村,文化兴村,成效显著,新农村建设的手笔大。别的不说,就说敖木伦森林湿地公园吧,以一村之力建成面积20万平方米的公园,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也不多见吧。
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营的确可以被称为有丰富内涵的大美之地了。
小营村美,美在碧水,美在青山,美在厚重的历史,美在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大凌河从莽莽苍苍的辽西丛山中走来,进入喀左境内,随即调头北溯四十里,直至小营村东,才优雅地转身向东,绕过王子山再转而向东北方向流去。正是这优雅的转身,给小营人留下了一湾清清碧水、留下了两岸旖旎风光。
小营村美丽容貌的面纱最先从湿地公园的清晨撩起。夏日清晨,随着山鸡“咯——咯——”的啼鸣,大地在熹微中睁开眼睛。只见一袭薄薄的晨雾,轻柔地曼笼着远方山脚下的树林。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杨树、柳树在雾霭中若隐若现,仿佛飘飘渺渺的仙境。近处,密匝匝的浓绿的苇丛,弥漫在宽阔的河道两岸,倒影投射到明镜般的水面,染绿了半幅河水。苇丛后的河滩上,是天然的草坪,没膝深的碧绿的野草,草丛里点缀着红色、黄色的野花,花草细细的茎叶上举着晶莹的露珠……
随着山鸡的领唱,各种鸟儿也都亮开歌喉,开始了一天的晨练,有喜鹊“喳喳”的粗嗓,有布谷“啵咕”的高音,有水鸟欢快的“嘎嘎”,有麻雀絮叨的“叽叽”,更有不知名小鸟的“呕呕呕呕呕”和“呷呷呷呷呷”的通俗小调。鸟儿的歌唱与附近农家传来的雄鸡“咯咯”啼鸣声相呼应,给小营村带来了又一个喧闹的早晨,也拉开了敖木伦森林湿地公园生机盎然一天的序幕。
彩霞映红了天际,太阳从山后探出头来,把灿烂洒向大地。在这个短暂而辉煌的时段里,森林湿地公园的所有花草树木都把渴望的目光投向东方,它们舒展开枝叶,伸出自己绿色的手臂迎接着绚丽的阳光。宽阔明净的河面也霎时变得灵动而多情,欣喜地接受大自然这个伟大化妆师的描画梳妆:先是满河紫铜色,继而是满河金黄、亮银。微风吹过,揉碎了,碎金碎银在河面上梦幻般地闪烁。也许是经不住美景的诱惑吧,两只水鸟飞来了,它们伸展开长长的翅膀,掠过水面,箭一般地射向远方;野鸭子也出场了,五六只排成一路纵队,悠悠然地凫了过来……
美丽的敖木伦湿地森林公园是小营人的得意之作,也被列为喀左县打造百公里生态长廊工程的重要项目。经过几年的治理和生态封育,目前已初具规模:治理河道1800米,疏浚河道10万立方米,建成湿地20万平方米,修建木栈桥480米,栽植各类花草树木30余万株总计15万平方米,去年小营村还购进了汽艇一艘,可以让游客全景式地领略这里别具一格的生态美……秀美的景色吸引来众多游客,生活在水泥森林里的城市人来到这里,悠闲地畅游在碧波之上,行走于幽林之中,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呼吸着新鲜空气,顿感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摄影家、画家来到这里,望望蓝蓝的天,青青的山,掬一捧柔柔的水,采一朵艳艳的花,还未展开画布、嵌动快门,心早已先醉了……
和煦的阳光照耀大地,从森林湿地公园栈道退出,跨过公路,眼前就是海拔648米王子山。王子山是一座宝山,也是当地人心目中的圣山。关于这座山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这里是一片荒野,大凌河水灾频发,有一年一个叫王子的青年来到此地,他目睹村民之苦,决心降伏洪水。于是带领人们开山打石,挖渠垒坝,理顺了河水,这样小水灾可保无恙了。但是遇到大洪涝仍难逃水害。王子继续带领百姓在河边上栽树、垒坝,不幸积劳成疾累倒在工地上。王子死后,百姓把他葬在了河沿上,堆起了一座高坟。谁知过了一夜,王子的坟竟然变成了一座高山,迫使河水规规矩矩的在王子山和对面的南山中间流过,百姓从此可以免受洪水的侵袭了。为了纪念王子,当地百姓就把这座高山命名为“王子山”。
王子的故事传了一代又一代,他在当地人心目中成了大禹一样的英雄。他心系百姓、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因势利导、科学治水创新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拚博精神也感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王子山的确是个宝山,它不仅锁住了洪水,更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这里有煤炭,有陶土、紫砂、锰石、石灰石,还有低矿化度、偏硅酸锶型优质矿泉……每种资源开发出来都是巨大的财富,但小营人还是固守着“金山银山不如青山”的观念,保持了王子山西坡的完整植被,而这,也很难得地给敖木伦湿地森林公园保留了完美的环境。
小营之美,美在山水、生态,也美在文化。这里是蒙古族汉族杂居村落,全村有蒙古族人口95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5%。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长期的浸染交融,形成了这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近年来小营村抓住国家“民族特色村寨”保护这一契机,积极打造以海青平房、蒙古族特色院墙、蒙古包式凉亭等为标志的蒙古族特色的民族村寨,极大地丰富了村落的文化内涵。
“海青平房”美观防渗、经久耐用,屋顶形似马鞍,有蒙古文化的符号意义。其取名源于“海清河晏”,寓意“太平吉祥”,是融合了蒙古、汉、满等民族居住特点设计建造的特色建筑。海青平房早在北元和清朝时期就已经存在,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小营村现存海青平房455栋,占全村住宅总数的55%。几年来村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已修缮维护海青平房300栋。
同时,小营村还维修和新建了有蒙古族特色的院墙和蒙古包式凉亭多处。投资40多万元建了占地2000平方米的蒙古族特色文化广场,并建起了内容丰富的“蒙古族文化阅览室”,为群众了解蒙古族文化特点、学习科学知识和举办文体活动、娱乐休闲提供了便利。
在加强生态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同时,小营村经济也得到了健康发展:全村推广大田玉米节水滴灌1200亩,建成蔬菜大棚265栋、年产值1000万元,栽植经济林1500亩,生猪、牛、羊存栏量分别为7000头、800头、1700只,禽类饲养160000只,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2680元。
小营美,小营村的未来一定会更美。
207省道旁,钻机轰鸣。以钻探千米深井为标志,小营村开发“小汤温泉”的项目正式启动。这是今年喀左县委县政府全力支持的重点项目,也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工程。据村党支部书记姚金龙介绍:温泉位于该村的小汤自然屯,它是什么时候形成的现已无从考证,村里人都知道小汤有温泉,只是过去从没想过也没有能力开发利用。小汤温泉属于典型的硫磺泉,水温在33.5℃,泉水含有丰富的偏硅酸、溴、铜、锶、硒等矿物质,对风湿、关节炎、皮肤病等多种疾病具有特殊疗效,能起到舒筋活络、强身健体、润肤养颜、安神抗衰的功效。整个开发项目包括深井钻探、输水管道建设、温泉疗养院建设、度假村建设及相应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的绝大部分通过招商引资方式筹集,计划投资2亿元人民币。现项目已顺利实现签约,三通一平已经达标,投资方也已进场作业。
望着眼前高高竖起的钻塔,望着远方的绿水青山,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小营必将成为家喻户晓的集温泉养生、旅游度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必将成为有浓郁民族文化氛围的特色村寨,必将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样板。我们更有理由相信,继承了“王子”坚韧不拔精神的小营人会在生态建设、文化建设的宽阔大道上走得更远,小营村未来会更美。
请巍巍的王子山作证,请悠悠的大凌河水作证。
《偷羊人》
都快到农历冬十月的尾巴稍了,老天爷才慢斯条理地洒下来几把小雪应景。桃花村的庄户人见雪就像见到了“猫冬”的通告,除了家里有小嘎子上学的,早晨都趴热炕头睡懒觉。
阳光早就从脏兮兮窗帘的缝隙挤进屋了,付学仁还被子蒙着脑袋做花花梦:春燕正用白生生的胳膊搂他的脖子。可他的厚嘴唇还没跟那喇叭花一样的红嘴唇挨边,就被一阵“咣咣咣”敲门声惊醒了。哪个讨厌鬼搅老子的好梦!付学仁气呼呼地推开暖烘烘的被窝爬起来穿衣服:除了老鼠,没啥活物会光临他这乱糟糟的猪窝,有人叫门,肯定是有事。
披着破黄大衣的付学仁咳嗽着出屋,院门又是一阵“咣咣”响,来人似乎不耐烦了。谁呀?他嘟囔着把大门开了个缝,把头发蓬乱的头伸出来。门外的情景让他吃了一惊:敲门的是羊倌老戴和村治保主任黄达明,后边不远处还堆着六七个人,个个都把手伸袖筒里抻脖子往这边看。付学仁拉开半扇大门,立睖起粘着眵目糊的眼睛问,干啥,你们?黄达明斜睨他一眼,说老戴丢了一只羊,我们找找,请你配合。付学仁就冷冷地问,上我这儿搜,有证据吗,有搜查证吗?
羊找到之前,谁都是怀疑对象,治保主任答对他的话早预备好了:不是单查你,家家都查的,是不是?他转头问后面跟着的那伙人。是啊是啊,刚在东院查过了:看热闹的七嘴八舌地证实。
那看吧,随便,付学仁对众人翻一下白眼,就不再搭理他们,裹紧了军大衣,自顾扭头进屋掏锅底灰,抱柴火做饭。
治保主任跟羊倌搜得很仔细,前院后院,屋里屋外,连柴火垛、菜窖跟用苞米秸盖着的地瓜窖都看了,可一根羊毛也没查到。看够了吧?见治保主任跟羊倌耷拉着脑袋很地败兴出门,付学仁冷笑一声“咣当”关上大门。
治保主任出了门还小声嘀咕:快晌午了刚起炕,是不是昨晚下夜耽误觉了?羊倌也小声嘟囔,谁偷了大活物还藏家里,早转移了。不过他俩的话都没敢让付学仁听见。
付学仁回屋就蹲在锅台前捧起大碗吃饭,疙瘩汤。疙瘩汤是他最喜欢吃的,这玩意做着省事,连菜带饭一锅都有了,冬天吃更美,越吃越暖和。吃完,他把脏碗撂在锅台上,摇晃着脑袋慢悠悠地走出家门,溜达到寡妇王春雨家小卖店前的墙根晒太阳。
小卖店前是闲人的聚集地,家里呆不住的人都到这儿聚堆晒太阳唠嗑。付学仁溜达到墙根时,四个老头唠得正欢,不过一见他的影,就像家雀子瞄到了雀鹰,都不吱声了。这场景,他见多不怪,习惯了,自顾两手伸进袖筒,靠在墙上,眯缝着眼泡阳光澡。几个老头大眼瞪小眼地挺了一会,一个先说话,晌午了,该回家喂脑袋去喽;另仨人也附和,是啊是啊,回吧。俩人朝西,俩人朝东,走了。不过,两拨人边走边唠的嗑却忽悠悠地飘回来,钻进了付学仁的耳朵:狗都敢偷,羊还有啥不敢的?是啊,狗改不了吃屎。
付学仁突然间醒腔了:全村人都认为他偷了老戴家的羊。
不过气恼归气恼,付学仁知道他还得吃着哑巴亏。怀疑、流言这类东西就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地围着你,急不得恼不得;你不可能捂住所有人的嘴。何况他还真有前科。刚跟媳妇离婚那年,家住西洼子的初中同学刘飞龙请他吃狗肉喝烧酒,顺势勾搭他去偷狗,他稀里糊涂地跟着去了,偷了东洼子张老蔫家的大黄狗。几天后又偷了镇上老崔家的黑狗。
刘飞龙是行家,有瘆狗毛,狗见他都吓得不敢吭声,偷狗过程神不知鬼不觉。本来他付学仁是可以狗戴帽子充好人的,可遇上了一件倒霉事:小寡妇高凤被勾她几次没能上手的赖子刘堂举报,被派出所当暗娼传了去。高凤吃不住吓唬就胡诌了几个“嫖客”的名字,其中就有刚离婚的付学仁。付学仁被审了半宿,挺不住,无奈咬咬牙,说高凤指认的那天我跟刘飞龙在一起,他能给我证明:我偷狗了,但没偷人。结果,派出所训斥一通放了他,他抖搂掉了搞破鞋的嫌疑,却落了个偷鸡摸狗的名声。不过他认为很值:偷狗往大说也就是无赖行径,就像脸上长个火疖子,脸上难看几天就过去了;可作风不正、搞破鞋,事就大了,那臭名声就像牛皮癣,黏黏糊糊地贴着你,后半辈都要遭人唾弃的……
死猪不怕开水烫,背后嚼舌头,能把老子怎么样?气恼一会就过劲了,在暖烘烘的太阳照耀下,付学仁又眯缝起眼睛,竟还朦朦胧胧地有些困意了。可就在这时,小卖店里传来了脆生生的声音:付大哥,你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