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县招商引资资源优势系列】之 黄梅文化
| 招商动态 |2017-11-08
黄梅拥有黄梅禅宗、黄梅戏、黄梅挑花三张亮丽的文化名片。有“三地四乡”的美誉(黄梅戏的发源地、佛教禅宗发祥地、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诗词之乡、楹联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黄梅戏、黄梅挑花、黄梅禅宗传奇、岳家拳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梅戏文化
黄梅县是黄梅戏的发源地,2006年黄梅县黄梅戏被国务院授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县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周洪年被授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梅县黄梅戏剧院成立于1949年,建院以来演出足迹踏遍祖国大江南北,2001年被省文化厅评为“全省十佳剧团”,“全省文化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2011年至2012年度获湖北省委省政府“文明单位”称号。2012年10月29日在安庆参加了中国(安庆)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2013年该剧获湖北省第八届黄梅戏艺术节金奖和湖北省戏曲牡丹花奖。2013年5月,剧院新创禅宗人物黄梅剧《传灯》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以及中央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出席观看并给予高度评价。
2015年7月,联合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北京赤壁风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将《传灯》搬上银幕,并且已于2016年中旬在全国公映。2015年10月应台湾中华文化经济交流协会邀请,黄梅戏《传灯》于赴台进行文化交流演出。目前,我县有黄梅戏专业剧团1个,半职业剧团23个,村级业余剧团161个,涌现出了象乐柯记、项雅颂、易春华、吕金姣、周洪年、黄东风、郭华阳、吴红军、王慧君等一大批优秀演员和以桂遇秋、湛志龙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理论家和著作家,打造了一批在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剧目,如,《於老四与张二女》、《邢绣娘》、《离巢凤》、《守护真情》、《兑现》、《奴才大青天》、《传灯》等。
黄梅挑花文化
黄梅挑花,又名架子花,属挑、补、绣这一民间刺绣范畴,在我县民间长期广泛流传。1938年黄梅挑花方巾作品“凤追凤”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金奖”;1954年获波兰社会主义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展览纪念章;1959年和1979年黄梅挑花制品曾两次被选为人民大会堂湖北厅窗帘、台布、沙发巾的饰物;2010年参加上海世博会展演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曾被邀请赴原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利比亚、美国、香港、澳门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展演。
《凤追凤》
近年来,先后参加国内外展演活动20余次。200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和2011年,我县连续2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黄梅挑花工艺有限公司被命名为“湖北省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商务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5部委公布为“2013-201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黄梅县巾帼挑花工艺有限公司被文化部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黄梅禅宗文化
在佛教界,黄梅有“小天竺”之美誉。禅宗六代祖师,有两位祖师卓锡黄梅,“蕲黄禅林甲天下,佛教大事问黄梅”已成共识。四祖寺塔、五祖寺分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禅茶会 (徐华 摄)
近年来,黄梅县对有影响的重点禅文化研修场所最大限度地恢复重建,广东弘法寺本焕大师引资近亿元,重辉四祖寺。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四祖寺方丈净慧长老多方引资8000多万元,在挪步园紫云山修复老祖寺。省政协委员、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妙乐法师投资1.6亿元兴建妙乐寺。我县成立了“黄梅禅宗文化研究会”、“黄梅县佛教协会”,两机构均为研究、传承和发展禅宗文化的社团组织,形成了“寺院自主修禅、机构引导办禅、社会积极参禅”的禅文化研修格局,已搜集整理禅宗传说故事100多个, 2011年5月,“黄梅禅宗祖师传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祖寺创办了《正觉》杂志(现更名为《黄梅禅》),向禅学爱好者免费赠阅。四祖寺已举办了十二届“禅文化夏令营”,县委、县政府已举办了五届禅宗文化高峰论坛。目前,四祖寺成功创建国家级4A风景区,五祖禅宗文化旅游区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
东山古殿(徐华 摄)
双峰四祖(徐华 摄)
月印古刹(徐华 摄)
黄梅楹联文化
黄梅楹联历史悠久,最早的一副对联是唐穆宗御书给黄梅陈姓人的,联文为“麒麟阁上精神爽,虎豹关前胆气豪”。1991年4月,中国楹联学会授予黄梅“全国楹联之乡”称号,是全国第二家“楹联之乡”。1998年4月,中国楹联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黄梅县召开。2006年4月,中国国际楹联文化节又在黄梅县隆重举行。2008年,县楹联学会组织开展了向奥运冠军赠送黄梅挑花嵌名联活动。黄梅楹联学会的会刊《联苑》每年定期出版4期,每期发行10000份,全部免费向全国31个省、市、区和港、澳、台及海外6国楹联爱好者赠阅,在全国楹联界享有较高知名度。
黄梅诗词文化
黄梅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唐宋以来,李白、白居易、柳宗元、苏轼、欧阳修等一大批诗词名家采风黄梅,写下了不少瑰丽诗篇。黄梅的灵山秀水也孕育了自己的诗人,如弘忍、瞿九思、汪可受、废名、邓雅声等等。当代诗人更是灿若群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黄梅诗词更加生机勃勃。黄梅县成立了诗词学会,各乡镇均成立了诗词分会,遍布各地的诗词学会会员达3000余人,经常阅读、吟诵、写作诗词的有10000多人,主办诗刊(报)18种,新人新作层出不穷。2000年4月,中华诗词学会授予黄梅县“全国诗词之乡”称号,是全国首家获此殊荣的县。
黄梅武术文化
黄梅是岳家拳的发源地。800多年前,岳飞以“莫须有”罪名遇害后,其四子岳震、五子岳霆隐居黄梅,并搜集、演练岳家拳,使之历千年而不衰,群众武术活动开展广泛,有“十男九打”之说,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以岳家拳为主的黄梅武术健身运动更是空前普及,基本形成了学校、农村、机关、企业、社区“五个轮子一起转、万名市民争习武”的可喜局面。全县现有培养专门人才的武馆校13所,在校学生达6000余人,先后为省市体校输送武术人才40多人,在国家、省、市及相关地区举办的各种比赛中获得一系列奖项。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命名黄梅县为“全国武术之乡”,2013年黄梅岳家拳列入国家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链接
▶【黄梅县招商引资资源优势系列】之 黄梅概况
▶黄冈至黄梅高铁获批 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
审核:袁益平
监制:李志华
~求关注
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
【创业故事、企业商讯】欢迎投稿
【投稿信箱】779799567@qq.com
【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