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丨最美大西北—白银
| 招商动态 |2016-05-13
白银市,是甘肃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辖白银、平川两区和靖远、景泰、会宁三县。市政府驻白银区。
海拔1275~3321米。黄河流经全市258千米,流域面积14710平方千米。南部为中温带半干早气候区,北部为冷温带干早气候区。年降水量110~352毫米,年蒸发量2101毫米。
白银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藏有铜、煤、黏土、石灰石、石膏等。2013年GDP463.3亿元。
建制沿革
编辑
夏、商、西周,境内为羌戎所居。
春秋、战国时期,境内部分地域为月氏族所居。后匈奴族南下,月氏族西迁,部分地域为匈奴所居。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蒙恬将数十万众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市境黄河以东入秦版图。
新莽时期,改祖厉县为乡礼县。
东西汉废除乡礼县,仍称祖厉县。鹑阴、祖厉、媪围三县均隶武威郡。
三国时,市境属魏之武威郡。
魏晋之际,鲜卑族一支乞伏氏自牵屯、苑川迁居麦田。
晋咸和四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尽有关中陇右之地,置陇东郡。祖厉县南迁,隶陇东郡。
晋太元元年,前秦灭前凉,于鹑阴县地置平凉郡,是为境内置郡之始。
鲜卑乞伏司繁自麦田迁于度坚。晋义熙五年,西秦乞伏乾归复徙都度坚山,即秦王位。其时,景泰县境隶西秦秦兴郡。平凉郡先后为后秦、南凉、大夏据有。
宋元嘉五年,北魏强大,于安定执夏主赫连昌,赫连定收集大夏余部奔还平凉,即皇帝位,大赦,改元胜光。元嘉七年,北魏攻破夏平凉郡,仍置平凉郡,设鹑阴、阴密二县隶之,郡治鹑阴。仍置陇东郡,祖厉县隶之。西魏大统十三年,宇文泰为西魏相西巡,于鹑阴县地置会州。是为境内有州建置之始。
北周武帝保定二年,移会州州治于鸣沙,改会州为会宁防。次年,周武帝西巡,于祖厉县故地置乌兰县并设乌兰关。隋开皇元年,改会宁防为会宁镇。十六年,会宁镇改置会宁县。大业二年,改会宁县为凉川县,并置会宁郡,郡治凉川,辖凉川、乌兰二县。
唐武德二年,改会宁郡为西会州。改凉川县为会宁县。贞观六年,废鸣沙之会州,改西会州为会州。八年,以会州仓储殷实,改为粟州。同年复称会州,属关内道,仍辖会宁、乌兰二县。
唐开元四年,于祖厉县故地别置凉川县,迁会州州治于此。九年以黄河洪水威胁州城废除。
唐天宝元年,改会州为会宁郡。乾元元年,改会宁郡为会州。广德元年会州陷于吐蕃。
北宋初年,市境仍为吐蕃所据。雍熙二年,党项族李继迁破会州,焚毁城郭。明道元年,西夏兵南下,吐蕃败走,市境悉为西夏属地。元丰四年,宋五路大军攻夏,境内为宋、西夏争战的前沿阵地。
元符二年,宋苗履进筑会州城,割安西城以北六寨隶会州。并于西南百里筑会州新寨名会川城。
崇宁三年,于会州州治置敷文县,隶泾原路。
南宋建炎四年,会州为金据有。市境黄河以东属金,黄河以西隶西夏。
金大定十二年,改会州州治敷川县为保川县。二十二年于西宁城置西宁县,贞佑四年,升西宁县为西宁州。兴定四年西夏等闲占领会州。元光二年,金将郭虾蟆攻取会州。正大四年蒙古军南下灭西夏,破西宁州。蒙古窝阔台汗八年蒙古军破会州城。市境悉为蒙古汗国属地。
元初,弃新会州,迁州治于西宁县。至元七年并西宁县入会州,辖市境黄河以东地。河西景泰县地属宁夏府路之应理州,后改隶甘肃行省永昌路。至正十二年三月,改会州为会宁州。
明太祖洪武二年,设迭烈逊巡检司,归固原州管辖。洪武十年,降会宁州为会宁县,县治迁于今址,隶巩昌府。正统二年,以故会州地置靖虏卫,隶陕西都司。改迭烈逊巡检司隶靖虏卫。明中叶百余年,市境黄河以西为蒙古鞑靼部所居。万历二十六年,抚臣田乐用兵河西,鞑靼各部远徙。景泰县境之大、小芦塘,五佛寺,一条山锁罕堡等地隶靖虏卫。红水、永泰、宽沟、镇虏等地属临洮府。
清顺治元年,改靖虏卫为靖远卫。会宁县、靖远卫隶巩昌府。景泰县境之大芦塘等地仍隶靖远卫,红水等地改隶兰州府皋兰县。雍正八年,靖远卫改称靖远县。乾隆三年,靖远县改属兰州府。乾隆四年,皋兰县于宽沟设县丞一员,领宽沟、永泰、红水、正路四堡。乾隆二十二年,宽沟县丞移驻红水,称红水分县。道光后复驻宽沟。同治十三年,左宗棠秦设海城分县于打拉池。
民国元年,裁撤海城分县,划打拉池仍隶靖远。民国2年,红水分县升为红水县,与靖远、会宁县并隶兰山道。民国16年,三县直隶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民国22年,将靖远县北区大、小芦塘及五佛寺、一条山、锁罕堡、老龙湾等地划归红水县,成立景泰县。
1949年8月、9月,会宁、靖远、景泰三县相继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会宁、靖远隶定西专员公署,景泰县隶武威专员公署。
1956年1月,景泰县划归定西专员公署。1956年6月,成立白银市。
1958年4月,国务院批准白银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同时撤销景泰县并入皋兰县。1958年11月,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委托定西专员公署代管白银市。1958年12月,撤销皋兰县,石洞寺以北地区归白银市。
1960年11月,靖远县划归白银市。1961年12月,恢复皋兰县、景泰县建制,均隶属于白银市。
1962年11月,设立白银市郊区。至此,白银市共辖三县一区。
1963年10月23日,撤销白银市,靖远县划归原定西地区,景泰县仍隶武威地区,白银区、皋兰县隶属兰州市。
1985年8月,恢复白银市建制。由靖远县析置平川区。白银市辖靖远、会宁、景泰三县及白银、平川两区。
自然资源
编辑
矿藏资源
有色金属矿种有铜、铅、锌、钴、金、银等,另外还有煤炭、石膏、石灰石、沸石、重晶石等。且矿石质量好,共生丰富的稀有贵金属30多种。煤炭储量15亿吨,石膏储量2亿吨,石灰石储量10亿多吨。
水资源
黄河流经白银市258公里占黄河甘肃段的58%,流域面积14710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387.1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386.19亿立方米,主要由黄河水系及其支流祖厉河水系构成;地下水0.97亿立方米。可利用总水量为329亿立方米。
交通
2013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3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7179.5万人,客运周转量295733.6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1902.9万吨,货运周转量2097273.5万吨公里。
铁路
白银南连省会兰州,东、北面与宁夏、内蒙古接壤,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白银境内有包兰、白包等干线铁路纵横穿越,位于市区西北部工农路附近的火车站已开通了前往北京、兰州、西宁、银川、成都、呼和浩特等地的客运列车。境内有车站和停靠点29个。
公路
白银公路交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主要干线公路有国道109线、312线、309线和省道靖天公路、营兰公路、海古公路及15条县级公路。白银距省会兰州69公里,白兰高速公路已全线贯通,正式通车。
经济
编辑
综述
2013年白银市实现生产总值4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83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253.55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155.92亿元,增长10.8%。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1.2:57.31:31.49调整为11.62:54.73:33.65,其中:第一产业上升0.4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2.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2.16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白银市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优质农产品种类繁多。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水稻、荞麦、糜谷、荞麦、豆类等20多种;经济作物有油料、啤酒大麦、甜瓜籽等;瓜果类有西瓜、甜瓜、苹果、梨、桃、杏、葡萄、红枣等20多种、60多个品种。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白银市日光温室发展到9万亩,新农村建设试点扎实推进,建立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一村一品”生产格局。
2013年白银市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455.76万亩,比上年减少0.01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360.19万亩,增长0.26%。小麦播种面积69.48万亩,下降4.59%;玉米播种面积141.24万亩,比上年增加5.44万亩,增长4.01%;薯类播种面积104.43万亩,增长1.86%;蔬菜种植面积27.37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3.9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77.76万吨,增长7.85%。其中:夏粮15万吨,下降13.79%;秋粮62.76万吨,增长14.67%。粮食亩产达到215.89公斤。蔬菜产量132.71万吨。油料、瓜类、水果产量分别为2.41万吨、11.47万吨、17.45万吨,红黑瓜籽产量1.28万吨。
2013年白银市造林作业面积33.18万亩,封山育林面积29.33万亩,幼林抚育作业面积94.64万亩,当年苗木产量3111万株, 2013年出售树苗2738万株。
2013年末大牲畜存栏24.86万头,其中:牛存栏7.55万头,猪存栏65.41万头,羊存栏175.89万只,鸡(鸭、鹅)年末存栏476.73万只;猪出栏72.25万头,牛出栏3.86万头,羊出栏134.46万只。肉类总产量8.36万吨,增长3.59%;鲜蛋产量1.56万吨,下降3.11%;牛奶产量2.1万吨,下降10.26%;水产品产量1903.47吨,增长4.3%。
2013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30.6万千瓦,农用排灌动力18.17万千瓦。水窖41.7万眼。水平梯田237.49万亩,其中2013年新增13.37万亩。年末拥有拖拉机63590台,联合收获机255台,农用水泵8314台,排灌溉动力机械11367台,农用运输车71764辆,其中低速载货汽车4667辆。全年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5.18万吨。农村用电量4.53亿千瓦时。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8.46万亩,当年新增2.63万亩。机械铺膜面积139.16万亩。
第二产业
白银市以采掘业、能源和原材料为主的工业经济居主导地位,形成了产业延伸有空间、关联度较大的有色金属、化工、陶瓷建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体系。
2013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1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95.13亿元,增长1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中央企业完成增加值41.57亿元,增长2.8%;省属企业完成增加值112.35亿元,增长24.8%;市以下企业完成增加值41.21亿元,增长8.1%。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有色行业完成增加值66.82亿元,同比增长23.23%;煤炭行业完成增加值38.65亿元,增长9.05%;化工行业完成增加值15.77亿元,下降1.56%;电力行业完成增加值23.86亿元,增长3.83%。四大行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4.36%。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生产原煤1047.16万吨,下降13.43%;发电量176.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5%,其中:火电增长2.51%,水电增长1.19%;十种有色金属53.22万吨,下降8.84%,其中:铜下降4.96%,铅增长39.25%,锌下降21.34%,铝下降2.39%;水泥642.73万吨,增长20.1%;硫酸73.69万吨,下降22.55%;烧碱12.14万吨,下降4.15%;黄金10980千克,增长22.38%;白银160吨,下降26.22%。
白银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652.05亿元,同比增长6.45%,产销率为92.9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6.48亿元,下降4.91%;实现利润14.19亿元,下降19.14%。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共亏损53户,同比增加1户,亏损额为5.85亿元。
2013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0.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9%。白银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70家,年末从业人数3.7万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6.37亿元,增长20.85%。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商贸市场繁荣活跃,医药、烟草、饮食服务等行业连锁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快速增长,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新兴行业不断发展壮大。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通过招商引资、扶持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增长,发展领域已拓展到加工制造、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开发、现代服务等方面。
2013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38%。本地
